大教无痕,浸润心声——陈乐音副校长莅临国际商学院开展讲座
2021年12月28日下午,河北外国语学院副校长陈乐音在国际商学院开展了有关河外传统、文化以及团队管理的讲座,国际商学院老师在这次讲座中也深有体会、受益匪浅。
陈乐音副校长从学校创立之初经历过的困难说起,让我们感受到孙校长的亲力亲为。孙校长常说:“我这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要做好这件事”,河北外国语学院从开始的几百人到现在26000多人,足以证明校长在教育这件事情上的努力和成就,我们也对新校区充满了期待。每位老师都要找准这份教育事业的定位,怀揣教育情怀,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人专我转”,了解国际商学院内每个专业的发展及就业前景,做到“通知、通会、通行”。
陈乐音副校长也给各位老师分享了自身的经历,艺术专业出身,同时也在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学历。陈乐音副校长说:“搞艺术也要以文化为基础,注重文化底色,要有职业恐慌、本领恐慌、职务恐慌和专业恐慌,利用一切时间给自己充电”。学院内要不间断地组织新、老老师交流,辅导员与任课老师交流,增加沟通,共同成长。陈乐音副校长把讲课称为“在讲台上演绎知识”,我们要利用好眼神、表情、语言、肢体动作以及声音的力量,说好话、做好事、走好路,做好双面人,一面当学生,一面当先生。
陈校长提到了团结是一个学校、一个学院长久发展的基础,只有老师们团结起来一起进步,学院和学校的发展才能稳定和长久。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可以供养老师本身和身边的同事,良好的工作氛围需要老师们平时及时的沟通,遇到问题做到及时的思考和反馈,辅导员和任课老师对于班级及时的交流,对于工作的开展会产生极大的助力。陈校长提到作为一名站在讲台的老师,发展口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口才的发展需要雄厚的知识底蕴、博爱的胸怀、理性的头脑、丰富的经验。会议上的老师们也非常赞同陈校长的观点,一位拥有好的口才和正直的三观的老师可以影响着学生对事情和学习的态度。
刘东霞院长对陈乐音副校长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并用“涓涓细流、入情入理、海纳百川、涤荡心灵”来形容此次讲座带给大家的感受。
刘玉刚老师: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所拥有的权威性和荣誉感是其他职业都无法拥有的,讲述个人工作经验并反哺教学实践。
黄晓敏老师:转变思维,具有独立办学意识,主动工作。用文化给专业做铺垫,勤于思考,知不足才能长进,每个老师都要立足本岗,各司其职,成长成才。
刘佳俊老师:要有团队荣誉感,每位老师都要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比如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多搞科研,申报课题,朝着更优秀的自己出发。
胡明老师:转变工作思路,由磐石变为鹅卵石,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利用假期不断充电、沉淀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勇于打破舒适区,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
任甜甜老师:给新老师们提供几个小建议,不玻璃心、不敏感,不要一有困难就逃避,心胸开阔。遇到问题不懂就问,不要等出了问题再弥补,解答了新老师的困惑。
李恩迪老师:针对自己的近期工作进行了反思,领导亲力亲为的榜样力量值得我们学习,态度要端正,主动推进自己份内的工作,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们可以不做第一,但要争做唯一。国际商学院的每位老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确立自己的目标,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学校优秀资源和平台提升自己,团结包容同事。国际商学院将以更加团结、更加积极的状态面对接下来的工作,共同把国际商学院这个大家庭建设得更加强大!